蔡澜,香港文化界的传奇人物,集美食家、作家、电影监制、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以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香港乃至华人世界中的文化符号。蔡澜对美食有着独到的见解,不仅是品味美食的专家,更是推广饮食文化的使者。他的文字幽默风趣,充满智慧,深受读者喜爱。在电影领域,他监制了多部经典作品,为香港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蔡澜的生活哲学是享受生活,追求自由与快乐,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这一理念。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蔡澜以其丰富的经历和广泛的兴趣,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象征。
我很迟才知道有蔡澜这么一个人,知道他多才多艺,是一个风流才子,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丰富,个性也非常的独特。在香港、台湾或南洋新加坡,个性鲜明、风流倜傥、会赚钱、会演戏的人很多,但风流、多才、勤劳而又有文化且出书无数的人却凤毛麟角,蔡澜和黄露是我比较欣赏的两位香港文化界的名人。
年底前,我从网上购买了蔡澜刚刚出版发行的《活过》这本书。春节期间,我还是象往年那样,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热衷串门过户、走亲访友的兴性,哪里也没有去,就坐在茶室里头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把这本书看完。看这本书,就像是坐在蔡澜的对面听他在那里讲故事,没有太多的华丽词藻,都是一些娓娓道来的大白话,阅读时可以轻松地想象书中讲到的各种生活和工作场景,画面感很强,感觉非常实在、非常亲切。
因为文字朴实,没有太多的语法上的修饰和词汇上的故弄玄虚,所以阅读时也就没有了思想上或是情感上的所谓的波澜壮阔和汹涌澎湃。但这也并不妨碍他这本书字里行间给我们带来的引人入胜的画面感。看他的书就像看一部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事片,看似波澜不惊但却又让人手不释卷,没有诲人不倦却也耐人寻味。
蔡澜人生的丰富多彩,不单仰仗他年轻时优渥的家境和父辈人脉的福荫,更靠他自己的勤快、善悟和执着。他少时桀骜不驯、放荡不羁,但他善于观察比较、总结反思。面对接到的任务,他能以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去学技能、想办法,最终以出人意外的优秀成果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成长机会。他反叛,他不羁,但他为人处事的态度非常靠谱,这点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所不具备的优良特质。
现在的小孩,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除了不明白粮食是藤打的还是树打的之外,还总以为父母给他花用的钱跟地上的树叶一样是大风刮来的,花销起来肆无忌惮、大手大脚。“老鼠不留隔夜粮”是他们的正常行为,根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节俭、不懂得计划。用完就问父母伸手,父母教育他别乱花,他还不高兴,他们根本不去思考自己花销的钞票背后饱含着父母多少的血汗。
在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把肚皮的凹陷填平是天下头等大事,能吃上一餐饱饭都是一年难得没几次的“口福”“牙祭”。那个时候,人们的思想和认识都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计较和选择,日夜放在心口的算计就是怎么弄口好吃的,生活的最大烦恼就是如何把肚子填饱。
大多数人都能做到霸气地登台,而只有少数人能做到优雅地退场。在人生的长河中,要经历无数个转场,在舞台中的表演有风光,也有暗淡,有欢畅,也有失落,谁也不可能像天上的恒星那样永远光芒四射。张扬霸气固然可以铸就你的辉煌,而从容淡定却能更显你的睿智和豁达。
Arphone
2025-02-04 11: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