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村(Hong Village)~ 开往屯溪老街的路上,景色如画,下次再去,我想体验一番单车骑行的乐趣。
1个多小时后,抵达屯溪老街,屯溪老街很有名,它是和北京国子监街并驾齐驱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一条典型明清建筑风格的街市。
一排排鳞次栉比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视觉上果真有一种万马奔腾的感觉,或许这也是商家企盼生意欣荣的隐喻。
四年前,去西递时曾造访于此,那时在家刻章店,用秋天枫叶般的玛瑙石刻了个名章,小篆体书写的名字,很有古风古韵,满心欢喜。
四年后,屯溪老街依然人来人往,既有文房四宝宣纸墨砚的书卷之雅,也有茶楼酒肆的市井街趣,巷子里会飘来小馄饨的香,游客也会慕名询问: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毛豆腐。
细看,比之四年前,这里多了很有情调的店铺、咖啡馆,大抵是老房子改头换面而成,建筑整容术后瞬间取得了视觉上的神奇效果,既有旧貌换新颜后的神采奕奕,亦不缺乏历史累积带来的一种沉静之美。
也因此,那些变身为店铺、酒吧的老宅并不张扬,除了门楣橱窗被打造的更精致些,没有喧嚣的音乐,更没有人出来招揽游客,那些精心摆放的桌椅,仿佛只为等待有心人。
摆放在露天的桌椅大多实木或藤制,上面铺着好看的台布,放着格调很搭的花瓶,看起来真的很像倘若你坐下来,那必定会伴随一阵柔软的休闲时光。
花开,一帘幽梦
单车,载满了绿意
老窗也可以优雅范
酒瓶也会小清新
看,镜头里的故事
屯溪老街的新风尚,这家店可以现场冲印手机拍的照片,把你的回忆挂在这里
老街上的土特产,应有尽有哦,比较特色而著名的有徽墨酥,绿茶,酱菜和菊花茶等等,价格也很实惠,提一下这个瘦伯酱菜,所有酱菜10元一罐,25元三罐,买了一罐辣椒,简直辣到不行啊,还好一起买了野菊花茶,迅速泡了一杯败火
也可以在老街上刻个名章,或现场姓名题诗
走近一家店,伏在桌子上写明信片,无论去哪,给亲友寄张明信片,早已成习惯,也借着明信片发出邀请:他日,同游徽州。
【舌尖上的徽州】
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黄山脚下的歙县,与徽州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宋期间就因善于烹饪山珍海味而著称,“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对答就是关于徽菜的一段美食轶事。
当徽商独霸中国之际,徽菜也登上顶峰一度被广为追捧,近年来它的风头似乎没有川菜、粤菜那么强劲有所低迷,而前段时间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对徽州美食的再三报道,再一次撩拨起一股大众对徽菜的热潮。
徽州体验之旅,当然少不了美食这一浓墨重彩的一笔。
若说徽菜有什么特色,还是引用徽州旅游业界资深人士黄姐的一番总结吧:“盐”重好“色”,轻度“腐败”,因为徽菜重油盐酱料,色泽上以深色居多,而徽菜里许多被广为人知的菜品皆经过腌制发酵这一“腐败”过程,嗜臭,可谓是徽菜的一个独有特征。
碰杯庆祝这一相聚的缘分之后,黄姐说徽州人管吃早饭叫“吃天光”,晚饭叫“吃落昏”,中午的那顿叫“吃点心”,当然徽州话里,“吃”的发音是近似于“恰”的,这点倒与老家相似,有地缘之近。
菜品自是极其丰富,风味六彩蝶、馄饨老鸭汤、干锅杂笋、三鲜肉片、铁板毛豆腐……味鲜而浓郁,并不显山露水的食材,却活色生香。
当日菜肴之部分
水晶包,皮薄如纸,形如美玉,入口,肉香四溢
次日中饭在奇墅湖酒店内的观云轩,同样是一桌徽菜盛宴,却与昨日不尽相同。
色泽是不是很诱人呢,味道更甚哦
说说吃得两道徽州美食代表臭鳜鱼和毛豆腐吧。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如此一段描述:鳜鱼是中国独有的淡水鱼之一,俭朴智慧的徽州人发明了用腌制和发酵这两种方法来制造美食的魔法。这段简短的旁白介绍,不知俘获了多少电视机前吃货们的心。
闻起来微臭,用筷子一夹,被拨开的鱼肉露出白玉般的颜色,夹起一口送入口中,肉质鲜嫩,口齿余香,难怪这道菜又被称为“腌鲜鳜鱼”,香与臭,臭与鲜,像被施了魔法,只是一念之间。
毛豆腐被徽州人称为家乡的味道,因表面长了一层发酵的如绒毛状的白色菌丝而得名,明明是那么寻常可见的食材,配上高冷的铁板,却一点也没被夺走风头,反而在铁板里摇曳生香,尝一口,那味道浓郁的在口腔里盘旋,让人再也忘不了它的猛烈。
当然毛豆腐有很多吃法,红烧、油炸、清蒸,哪怕是只简单的裹上一层薄辣椒酱,那也是街头无法忽略的一道美食。
就不多说了,美食不同于其它,说得再天花乱坠也得要自己亲自品尝才能深味,来徽州吧,选一徽州老宅的菜馆,吃一顿地道的徽菜,看细雨蒙蒙窗外浮云,回想起徽州话里说“吃天光”,“吃落昏”,原来碗里盛的是日出日落呢,是不是有一股别样的浪漫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