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注的暴雨中匆忙结束壶口瀑布之旅,又在暴雨中前往~延安(Yan'an)~ 。一路上雨点敲打窗子的声音让我这个旅人既有点兴奋,也有点担心。不过,对延安的向往,在我途中看到艾青“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顶宝塔山”的诗句后,一切对于安全的担心都被这句诗赶跑了。人家诗人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我是几回回梦里想去延安。此时越是接近目的地,心里越是期盼,期盼早一点饱览革命圣地。
晚上5点,我们在一路湿滑中终于来到了革命圣地。初到延安,最想看到的就是播撒革命火种的窑洞。可是除了在途中远远的看到位于半山腰的窑洞外,延安市区是高楼林立,窑洞不得而见。没想到是,延安这个革命老区这些年也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列车,整个市区面具虽不大,街面都市的味道却很浓。
东西和南北两条主要街道是应有尽有,网吧、酒吧、美容院在这里也都看得到。整体风格既有现代都市的元素,也有老区古老的印记。高楼大夏彰显了城市的繁华,宝塔山和远处的窑洞、以及窑洞宾馆又体现了老区的特色。
除了从建筑上看延安的现代与传统外,从市民的行为上也能体现现代与传统相容的元素。22日早在宾馆门口,一老人全副武装,身背小型播放机,里面播放着典型的陕北民歌,老人则在宾馆前扭起了大秧歌。初看的印象是:陕北人民豪放淳朴,也能歌善舞。一首陕北民歌,一段秧歌舞步让我看到了古老的民风;而秧歌的背后,却是陕北人的经济意识。原来这大秧歌不是白看的,观赏者要付费的,多少由观赏者自定。若是没人主动付钱,这老者就会挡在旅游大巴前,直到有人掏钱为止。也许这是个例,相信老区人民大多都是淳朴善良的,毕竟是革命圣地。
以上话题暂且不论,在游览杨家岭时,看到老一代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曾经生活和指导革命的窑洞,还是被那个艰苦时期的艰苦生活画面所深深打动,深感革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当倍加珍惜!
抗战时期主席窑洞里的家具
主席的床
在伟人们生活过的窑洞里,都有伟人在不同时期的工作或生活的画像或照片,十分珍贵。尽管窑洞里光线很暗,我还是我翻拍了几张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或画像以便分享与珍藏。当然,我拍这些照片的时候,内心
是无比敬仰的。
延安大礼堂
同伴在杨家岭
我对主席在诉说
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
杨家岭的办公厅
办公厅里面的长条凳子
历史的痕迹
在延安主要参观了杨家岭、枣园还有博物馆。从杨家岭出来,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了。看来红色基地对人们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在这个红色根据地,这个革命的摇篮里,我亲眼目睹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的居住环境,更深的了解了第一代领导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史。在延安,当时的革命根据地都在窑洞里,大都依山而建,窗子都是木制的,或是五角星型、或是方格子型、或是多边形,窗棂上不是糊纸,糊的而是一种厚实的粗纺布,阳光穿透时,屋子里很温暖。
中央管理局在延安的图片陈列馆,有很多当时革命领导人的珍贵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王稼祥等,还有一些外国友人在中国服务的照片,斯诺、白求恩等。
中央管局局的会议室,家具摆设极其朴素。
马在当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马棚建的看上去很宽敞。还有水井、水渠,都雕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看到这些主席像章的时候,我站在那里凝思良久,细细观看,寻找着和自己曾佩戴过的一模一样的像章。这个曾经红极一个时期像章,让我们的童年时光充满无限自豪。就像现在朝鲜人民佩戴金日成胸章一样,感到满足和自豪。
在杨家岭和枣园,纪念品商店也充满红色印记。商店里的物件大都有主席头像。
在延安参观的第三个地方就是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门前的广场很宽敞,主席雕像位于广场中央,右面是雄伟的宝塔山,左面的山坡上,是古老的窑洞,前面是高楼林立的延安市。
走进纪念馆,迎面的墙上雕塑着革命先烈的铜质雕像。庄严、肃穆。
纪念馆里,战争时期的资料应有尽有,根据地开辟时期的领导人的图像清晰可见。
根据的全貌、原始的武器都一一展出。
最震撼的要数宝塔山的全景图,革命先烈的伟岸雄姿,烽烟四起的战争场面,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展览馆里,战争时期也是商家云集。铁匠铺、理发店、布匹店、货郎担、酒馆、照相馆、戏台也是应有尽有。
延安时期学习氛围也是很浓的,像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从图片、奖状和锦旗中就能看到这种氛围。
原始的自然风光,现在的原始风貌,在延安都能看到。
2012年7月游历记 慕容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