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陵”,编号为“古墓葬第一号”的黄帝陵。该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后,修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前2697-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21日早,吃完此行的第一顿早餐,我们便驱车前往黄帝陵。在车子即将驶出市区的时候,路过一个收费站”未央南“。看到未央两个字时,心里先是一惊,继而就有一种亢奋。西安不愧为是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连收费站都用西汉皇宫宫殿的名称。
沿着”未央“一路前行,路边的植被很是茂盛,偶有鲜花在路上恣意的开放,让我的寻梦之路多了很多美丽的色彩。
一路边走边赏,沿途的景色让我目不暇接。最有特色的当属路边建设的民居,大都是蓝色的人字架房顶,远远地看上去很是醒目,像是进入穆斯林居住地。在9点的时候,我们到达了黄帝陵。
黄帝陵景区大门前,石头铺就的广场一片清新,那些从石缝中生长的小草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延续。黄帝陵三个字刻在一个偌大的石头上,在雨水的冲洗下格外清新。
广场北端为轩辕桥,宽8.6米、长66米、高6.15米,全桥共9跨。石梁121根,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全桥均采用花岩石料砌成。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及其左右水面为印池,占地约300余亩。蓄水量可达46万平方米。桥山古柏,倒映池中,雨中游客,五彩的花伞相映成景,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印池四周绿树成荫,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
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格外庄严雄伟。
入轩辕庙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中围6米,上围2米,遒枝苍劲,柏叶青翠。算起来它都有5000岁了,完全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不过这棵柏树倒当之无愧的是全国最大的一棵,在树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相传是轩辕黄帝手植,距今约有五千余年。谚云:‘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
庙内碑廊珍藏古今石碑,现存自北宋嘉佑六年以来历代御制祝文、重修碑记、名人题咏石碑共四十七通,特别显眼的是这里有我国当代伟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人与国民党蒋中正、程潜等人的题词与所致祭文,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台湾光复纪念碑”等,无不彰显着黄帝陵无以伦比的特殊地位。
特感兴趣的是碑廊内毛泽东和蒋介石的两块石碑。抗日战争期间的1939年4月5日,苏维埃政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遗代表林祖涵(即林伯渠),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毛泽东亲笔书写了祭文,后刻了石碑。蒋介石所题“黄帝陵“碑,两块石碑相对而立。导游说,看他们的题词,就知道“毛泽东必胜,蒋介石必败”。
再往里进,到了正殿,为人文初祖大殿。正殿前西南侧有一块传自汉代的“黄帝脚印”石。它出土于黄陵民间传说为“黄帝黄城巽宫”的郭家洼村,1965年移至轩辕庙院内。整块石头约一平方米。青石面上,镌刻有黄帝脚印一双,长0.62米,深约2厘米。凡是来黄陵县谒陵拜祖的人,几乎都要到轩辕庙院内看一看黄帝的脚印。这双脚印留在约一米见方的青石上。民间有向黄帝脚印投硬币或零钱的习俗,以测运气如何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最好,为大吉大利。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在庙院最北边。重建于明朝,后代屡有修缮之举。占地282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字体铁画银勾,刚中藏秀。大殿屋顶为歇山顶,雕透花脊,屋面由灰布板与筒瓦相扣覆盖,檐部施勾头滴水,前檐及其他三面均有斗拱。前檐当间建有六扇隔扇门,次间、稍间则各有四扇隔扇门。檐下的栏额、平板枋为和玺彩绘、斗拱彩绘,两侧与两侧背面、内梁等处的彩绘,均精致华丽,绚烂无比。
轩辕殿位于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黄帝陵前广场右侧,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的56面黄色旌旗迎风招展,广场左侧,一青铜质的大钟高高悬挂于台基之上。整个轩辕殿庄严神圣,殿区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而是凭借山川地貌与植被构成的大环境,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是目前全国最雄伟、壮观的仿汉花岗岩建筑,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36 根圆形石柱(高3 .8 米)围合成40 米X40米的才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屋顶中央有直径14 米的圆形天光。晴天的时候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很多游客都会在那里双手托起拍照留念。我入乡随俗也留影一张。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隐喻传统约“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祖国大地。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圆地方”的理念。黄帝石刻像伫立在殿内上方。
出轩辕殿右侧行进,是红柱红瓦的殿堂和长廊,长廊里有康熙皇帝于清康熙21年亲笔撰写的黄帝陵祭文碑
拜祭了轩辕庙和轩辕殿,我们在苍松翠柏的拥抱中,穿过一片花林,探访皇帝陵冢。
黄帝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山体浑厚,气势雄伟,山下有沮水环绕。山上有八万多棵千年古柏,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轩辕黄帝的陵冢就深藏在桥山巅的古柏中。山顶有一块“下马石”,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据史书讲: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往陵前有左右两道,左为文官道,右为武官道。你若是前行走了文官道,返回时就走武官道,意喻你的后代将会文武双全。导游给我讲的是:上山时走左道,为官道,下山时走右道,为财道,喻为升官发财。
按着导游的说法,先左道进入陵园。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前宽42米、后宽81米)。陵园有两个门,分立东西两侧。从东门进入陵园区,有一棂星门,门两旁是仿制的汉代石阙。从西门而入,步行数步,左侧是一座高24米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唐琦书”。
走在陵园,在那苍松翠柏间,瞻仰皇帝祖先,心里是十分圣洁的。泱泱大国,开元祖先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自豪和感慨,一种身为后人的骄傲和满足。
正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轩辕精神万古传/皇帝功德泽百事/炎黄子孙四海连/雄狮猛进巨龙起
/世界各国都震撼/洞深粮广不称霸/科技进步里当先/中华儿女多壮志/国家一统祭轩辕
--------此诗为团员温校长赠送,特此感谢。
2012年7月西安游历记 慕容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