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沿着额尔古纳河西行,秋风漂染的森林渐渐稀少,湿地和草甸一片连着一片,蜿蜒的河水望不到尽头。越上一个山包,小歇中眺望,远处逆光中视线迷濛的地方,便是我要去的室韦,内蒙古最北边,一个与俄罗斯交界的边陲小镇。
室韦小镇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北部,与俄罗斯的赤塔州涅区奥洛契村隔着这条额尔古纳河相望,据说俄罗斯族居民有近2000人,占室韦总人口约一半。
一道绵延的栅栏作为国境线将两岸隔开,异国的村庄近在咫尺,感觉是何曾的相似,只是少了些人影的走动。
河里盛产华子鱼,看起来产量不小。在路过临江小镇时特意尝了一大盆,肉质细嫩。
岸边修建的边卡哨所证明这里是军事管制区。
早年额尔古纳河盛产沙金,在中俄尼布楚界约签订前,俄罗斯人常常越过额尔古纳河来淘金,也有人越境放牧打草。1689 年界约签订之后,俄国人虽然拆除了军事设施、撤走军队,但数千淘金人却留了下来。
那时,我国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也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许多华俄青年男女就这样结成了夫妻,生男育女,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华俄后裔”。
俄国十月革命后,许多被流放的白俄贵族女子,越过国境,嫁给了闯关东来到这里的山东汉子,而许多在俄国的中国移民也携带着他们的俄罗斯妻子回到国内,定居在室韦、恩和一带,慢慢就形成了俄罗斯人聚居区,他们老一代人精通俄语也已不多,但至今仍然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
这个室韦最高的水塔上的画像似乎在说明,俄罗斯自古是不是就有女多男少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
1989年这些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华俄后裔”被确定为俄罗斯族,属我国五小民族之一。
俄罗斯人带来了他们的建筑风格、生活习俗和宗教,因地取材的木刻楞房门前窗沿镶嵌着白俄民族的典雅装饰。
这个木刻楞东正教金顶教堂已有百年的历史了。(该片摄于室韦附近的恩和俄罗斯民族乡)
华俄后裔家庭有着传统的清洁卫生习惯,院落、居室整洁明亮,鲜花点缀。他们喜欢洗蒸汽浴,几块石块放在锅里,烧热后泼上水可产生蒸汽,然后用桦树条抽打身体,放松身心。
疯狂的沙金早已灰飞烟灭,经历过几代的繁衍生息,放牧和农耕成了他们主要的生活方式。
这些俄罗斯面孔已经渐渐被国人同化,闲暇的时刻常常聚在一起,抄着标准的北方普通话,会说俄罗斯语在老一辈里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叶普根尼·张,开着他的拖拉机去工作,他在这里出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比我还标准。
他们喜欢喝烈性酒,考列巴,喜欢吃俄罗斯产的冰激凌,奶酪。
顺应时代参与到旅游产业中。
随着中俄关系的睦邻友好,额尔古纳河如今成了一条旅游水道,夕阳西下,举着国旗在两国中介河上绕一圈,不知心情会是怎样。
曾经热血、疯狂、躁动的边陲小镇,如今归于安静,和平与稳定才是人们心中最强的凝聚力。历史的恩怨与民族的融合,让这座小镇充满了探究的魅力。
南麂土著小贴士:
1、路线:海拉尔至额尔古纳约130公里,S301省道,路况不错,额尔古纳至室韦约150公里,S201省道,近室韦时路况较差。一般中途在额尔古纳休息比较好。
2、室韦现在在发展边境风情旅游,农家乐很多,吃住都不成问题,除了列巴还有很多的烧烤,如不习惯要自备一些干粮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