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慕容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以上文字乃东晋著名文学家、小说家陶渊明先生的名作。内容虽为虚构,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封闭式田园生活的向往。
当我在这个冬季,来到一个叫雪村的地方,站在山顶,远眺那一幅幅水墨丹青的画面,看到质朴的百姓、原始的村庄时,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立刻涌入脑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土地并不平旷,大部分为山丘;交通虽也阡陌,牛拉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在这里随处可见,但游人自驾的车能开进村,火车也从村里通过。
这是一个既有现代元素,又十分古朴的田园村庄。作为塞北的雪域风光,位于黑龙江的~雪乡(Snow Country)~随着《爸爸去哪了》的热播,早已家喻户晓,往来游人大江南北络绎不绝。而位于~吉林(Jilin)~ 的雪村,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说雪乡是一首抒情诗,那么雪村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的,站在这水墨丹青的黑白世界,仿佛就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而我们身上那挑眼的红色,给这幅水墨的画卷平添了几分韵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确切的说,在这次去雪村之前,对这里一无所知,甚至雪村两个字也是出发前4天才知道的.偶然看到网友空间有关雪村的图片,一下子就动了去雪村的念头。向协会领导汇报,组织人员、联系住宿、办理保险、买水果,2个半天全部搞定。
1月9日早7.30分,14人4台车自驾,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在行驶的路上,迎来了美丽的早霞和壮美的日出,一路上心情舒畅。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700多公里算上午饭时间,耗时7.30小时,下午4点到达目的地。一路顺畅,只是在临近雪村的时候,我们3号车右前、后轮滑向路基下积雪。人推,钢丝绳拉,10多分钟后,脱离困境。赞一下一起奋战的影友们。(手机拍摄)
夜,静悄悄
但是邻近雪村有2公里的路,的确难行。路窄难以错车不说,路面上还有厚厚的积雪,车行其中,分外小心。待我们来到村头,与当地的华嫂联系后,得知雪村在村的最里面,要到达村庄,需要过一个有雪村标志的大门,平时任何车辆不允许进村,游人只能徒步或者坐牛爬犁进村。我们去的那天是周五,特许车辆进庄。
来到村里,见到华嫂,一个很热情的中年女子。见到她,我们急于放下行李,准备拍摄日落前的村庄,可是告知我们住的地方在山的那一边,要徒步翻山才能到达。大家都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雪山还是有难度的,经过询问路况,我们驾车雪路到达山前。
应该说这里家家都是旅店,清一色的火炕,每铺火炕能容纳3---4人,每家一般有两个房间。我们14人被安排在两个家庭。这里的规矩是,住在哪家 ,就在哪家就餐,正餐标准为每个人一个菜,菜品都是当地特色,鸡、鱼、肉、山珍、野味等,味道也不错。早餐标准为粥、馒头或者豆包、鸡蛋、小咸菜。收费标准为两正一早加住宿每人100元。
我们住的这家,在村子的中心,无论登前山还是后山,都要从这里经过。主人是一个很实在的家庭主妇,夫姓杜,电话是。山里的夜晚很冷,怕我们冻着,在饭后猛劲的为我们烧炕,结果是炕上滚烫滚烫的,我的腰怕凉,睡在炕头感觉很舒服,其她两位同伴则是被热炕烤的一晚没有睡好。
饭前,在村里信步由缰的溜达,眼睛随处可见雪地、木栅栏、带着白色尖顶的房舍、金黄色的苞米穗、往返的牛爬犁。晚饭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时的村庄完全恢复了它的质朴和宁静。除了少数人家窗户散发的灯光,街道上偶尔亮起的红灯笼,天空的星星,再无其他。听到的只有偶尔的几声狗叫。好一个寂静空旷的乡村之夜。
雪村的清晨
10日清晨,为了拍摄雪村日出,6点未到,就被对门的影友们叫起。简单的洗漱一下,从头到脚全部武装后,扛上三脚架,背起摄影包直奔后山。山不大,但是小路很滑,我们临时找了木棍做拐仗,或者三脚架当拐杖,慢慢的爬上山顶。
站在山顶,俯瞰村庄,清晨的雪村也是静悄悄的。远山含黛、大地银白、一垄垄弯曲的田地让这里充满诗情画意。有那么一刻,我静静的站在这里,不去对焦,不去按动快门,只是用心灵默默的感受,用眼睛亲切的交流。她的不施粉黛,她的水墨丹青,她的质朴宁静,都让我在心里发出阵阵赞叹。这个世外桃源,她的美一切都源于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
天空渐渐亮了起来,宁静的小村开始有了生机。缕缕炊烟在白色的尖顶房上升起,款款飘向村子的上空。三三两两、熟悉的、陌生的端着相机的摄影人、拿着手机的游人,他们晃动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他们谈话的语调也越来越熟悉。“大哥,咋起的这么早”这一定是东北爷们;“老哥,您早啊”这是北京哥们;嘀嘞嘟噜象燕子叽叽喳喳听不懂的,想必是南边的姐妹。
随着炊烟的升腾,农家的院子开始有了响动,先是鸡鸣狗叫,一会的功夫就看到院门打开,然后牛爬犁在主人的吆喝下驶出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个清晨,这样生活的场景,影印在我脑海的同时,也在我一次次按动快门的同时,被定格成永恒。只是天空不作美,期待在雪山上欣赏拍摄喷薄壮丽日出的愿望落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清晨留下了足迹和快乐。
阳光下,雪村活了
一个清晨的行走拍摄,感动了自己。不但没有一丝的寒冷,相反满头是汗津津的,身体是暖暖的。近9点的时候,回到住地早餐。玉米碴子粥,白面豆包,水煮鸡蛋,几样小咸菜,让这顿早餐极具美味。
吃完早餐,整理完行囊,一行人再次出发,到前面的山上,准备从正面拍摄村庄。这时,太阳终于钻出了云层,把那万道光芒洒向雪地,洒向村庄。
村庄在阳光的照耀下活力无限。鸡鸭牛狗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村民们开始摆摊招揽游人,孩子们的自制冰车也鱼贯而出,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半个小时10元,孩子们赚的应该是自己的零花钱吧。
穿红戴绿的游人们走出各自临时的家,村庄里即刻熙熙攘攘。我们在山顶,在大片的白雪面前,被美丽的光影所感染,欣喜若狂的玩雪、赏雪、拍雪。不分男女、无论老幼,放下盔甲,快乐的享受着眼前的美好时光。
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个个精彩的瞬间,都在我们的镜头里被凝固成永恒。当时间在不经意间让我们走到八十岁,当我们的腿脚不能服从大脑的时候,我们老的那也去不了的时候,这被定格的一张张笑脸,当是一份多么珍贵的回忆啊。
我们当着子孙的面,带着花镜,拿着照片说:看,那时我还年轻,刚刚50岁出头,背着相机到处的跑,一点也不感觉累。
是啊,我还年轻,50岁的年华,褪去稚嫩、磨掉浮躁,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一切静好!
隔江观朝鲜
每次旅行,都感觉时间紧迫,在雪村也是如此。一个上午匆忙而过,还有许多没有走到、没有拍到的地方。无奈店家又要接待新的游人,我们只好吃完午饭后带着些许遗憾离开。
10日午饭后,兵分两路,有2台车9人离开雪村去长白山,我们2车5人因急于赶回周一上班,去了临江。临江是一个江边的边境小城,江是~鸭绿江(Yalu River)~ ,江面很窄,目测也就100米,江的对面就是朝鲜。
临江离雪村很近,地图标识35公里。从雪村出来几十分钟后我们就来到临江。在车上看到一个高大的人物雕塑,雕塑的脚下是一条流动的江面。我信口说“这就是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了”。
果不其然,这真的是~鸭绿江(Yalu River)~ ,对面真的是朝鲜。那个醒目的雕像就是陈云将军。站在江边,极目远眺,对面的朝鲜民居、岗楼尽收眼底。
在来的途中,吉林的一个影友微信告知,在临江180公里处十五道沟,有一个瀑布值得一拍。在临江无事,决定去拍冰瀑,询问后需沿江而行。
我们边走变欣赏对面的朝鲜村庄,所经过之处,都让我感受到朝鲜的贫穷与落后。首先看到是朝鲜的民居,外观上看,和我们雪村的民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尖顶的人字架房,但是墙面都是没有颜色的土色。其次看到的是大冬天,朝鲜妇女还在结冰的江边洗衣服,用70年代我们夏天农村在河边洗衣的棒槌敲打。再次看到了在冰冻的江里破冰捞鱼的朝鲜妇女。还有,在朝鲜境内的山上,土地被极度的开发,为了多种几分田地,山顶上都被开垦。
以上是亲眼看到的,当然还有耳闻的。说朝鲜兵为填饱肚子,偷渡过江,到我们的百姓人家抢食物的说法。
一江分两国,中国的城市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另一半朝鲜则是矮小的民居,除了被开垦的山和为了谋生的人,在也看不到其它。
尾声
10日下午沿江边去拍冰瀑,但路难行,时间不够用,最终中途而返。夜晚,临江飘起了小雪,我们在江边感受雪花的飞舞,再次定格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和笑脸。
11日晨,5点一个人悄悄起床,准备拍江边雾凇,又一次让我失望。回到房间继续呼呼,6点再次出去,临江的早晨总会给我留下点什么吧。先去市中心扫街。
眼看一个小时快要过去了,和同伴约定的7点时间早饭马上到,就沿江边折回。昨晚飘了小雪,环卫工人正在江边清扫。
再一次的站在江边,凝望清晨雪后的朝鲜村庄,有些梦幻,有些唯美,也另有一番感受。
7点回宾馆早餐,8点我们打道回府了。一路上不时有美景闯入视野,且行且珍惜,坐在车上留下瞬间美好。下午4点安全抵家。
全程消费:
1.交通费:汽油每台车往返1600公里800元,高速费往返430元,食宿、保险、水果人均260元。
关于交通路线:
自驾:朝阳--沈阳--抚顺--通化--临江--花山镇--雪村
火车:K429 锦州18.26开,次日6.24到达,耗时11小时58分。硬座98元,硬卧176元,软卧275元。
通化早8.30开,上午10.30分到雪村。价格和车次查完忘记了。总之是很方便的。
郑重声明:本文照片有关人物部分,分别由几位同行老师赠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15.1.27于朝阳